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非遗技艺 > “非遗”技艺
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
发稿时间:2022-06-01 14:56:38

犀黄丸,处方最早见1740年(清乾隆五年)王维德所著《外科全生级》卷四,因为处方中使用的牛黄又名“犀黄”,故命名为“犀黄丸”,异名称为“西黄丸”。至《治疗汇要》中,以其异名“西黄丸”命名,并沿用至今。属性:治乳岩、横、瘰、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

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四世乐显扬创建北京同仁堂。同仁堂西黄丸,原名犀黄丸,乐家第十世孙乐平泉于同治八年第三次系统修定《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简称同仁堂传统配本)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简称“同仁堂药目”),其书中共收载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民间验方共362首。同时,收载“犀黄丸”一药,这“犀黄丸”也是第一次在同仁堂的历史中现身。从1870年同仁堂开始生产西黄丸,有文字记载的传承至今已有150年。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1949年以前,北京同仁堂是京城著名的中药老字号,西黄丸作为国家急症重症临床用药品种,是同仁堂的拳头品种,严格按“同仁堂传统配本”和“同仁堂药目”加工生产。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传承至今,始终传承着清宫的用料标准,坚持选用“上等、纯洁、地道”药材,坚持传承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包括药材鉴别炮炙技艺、粉碎与细料套研技艺、起模子泛丸技艺、阴干选粒技艺。从而保证了同仁堂西黄丸作为国家治疗急症重症用药的独特疗效。

黄丸处方由牛黄、麝香、乳香(醋炙)、没药(醋炙)四味中药组成。牛黄、麝香为珍贵的动物细料、消肿止痛、活血通经分别为君、佐药。同仁堂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仁堂资深专家芦广荣大师把关绝对保证使用优质上等的纯天然牛黄、麝香。乳香、没药为醋炙的炮炙品,在炮制时遵循同仁堂的制药特色“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因此,这两味药均自埃塞俄比亚、索马里、阿拉伯半岛进口至中国,自1959年期间的同仁堂制药厂中药炮制方法中记载,对于这两味药的炮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火候以及醋的加入量和方式,市场上的醋多种多样,为更好的发挥药效,因此选用米醋作为醋炙的辅料,醋炒乳香应先用微火将锅烧热,火不宜旺,簸净的乳香倒入锅内,用笤帚不停的搅拌,把乳香外层炒稍熔化,开始喷醋,这时动作要快些,炒到醋尽微干速扫出锅外,放入木槽内亦要搅拌几次,以免粘聚在一起。

炮炙前后的情况,在汤剂中时用醋炒,一方面减低了些油分,缓和了一些刺激性,引药入肝,增加了一些消肿止痛的作用。

对于醋炒没药来说,如果是大块的没药,先用斧子劈碎,都成为不整齐的小块簸去杂质。

铁锅用微火徐徐加热,将没药倒入锅内用笤帚不断的搅拌,把没药炒到外面稍见熔化,这时已嗅到它固有的气味,然后喷洒固定量的米醋,边喷醋边用扫帚搅拌,炒到醋尽药微干即可出锅,倒入木槽之内进行干燥。

古法炮制受限于当时没有适合的操作设备,因此多为手工或人工操作,自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同仁堂人为更好的规范生产操作,保证炮制品质量,逐步演化为半人工、半机械化的操作方式,继续完善没药、乳香的醋制过程,对于没药来说,炮制的准备阶段先除去杂质,破成碎块,大小分档;置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微溶,喷淋米醋再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翻动至凉,此时即成品。对于乳香来说除去杂质,破成碎块,大小分档;置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微溶,喷淋米醋 再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翻动至凉。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经过炮制之后的药材增加了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的疗效,同时可以调气血、伸筋定痛。

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臣药。同仁堂具有悠久的传统炮炙技艺,采用精良的炮炙手法,醋炙乳香、没药,使炮炙火候俱佳、药效纯正。诸药相合,共奏药效。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技艺特征:是同仁堂制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同仁堂人特有的价值观,体现着中医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药材选料上等、纯洁、地道,很好地诠释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独到的西黄丸糊丸传统制作技艺保证了药材鉴别炮炙技艺、粉碎与细料套研技艺、起模子泛丸技艺、阴干选粒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

 

香港正版综合资料大全官网